評論與專欄

一個城市六個朋友


(柏林,在地人最愛的公園音樂會)

「一個城市六個朋友」說法,出自一個旅遊節目名稱,而它又源自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–六度分隔理論,論點是兩個完全不相識的人,無論相隔多遠,經由中間五個人的聯繫,必然能拉起之間的關係;延伸於旅行,概念則是透過六個當地人,旅人們能深入認識一個新城市,窺探表層下的真實面貌,比起旅遊書上一連串宣稱最道地的地址,這六個人的日常節奏與想法構築起的世界,之於外人(outsider),會是全面、深刻、更有血有肉有感情的城市。


(在朋友家吃飯聚會,總是很有意思)

仍記得十多年前,年輕編輯的我在《美麗佳人》–一本帶人文觀點的時尚雜誌工作時,編輯會議上的腦力激盪與報導方向討論,我們都時不時拿起六個朋友這樣的概念,去檢視自己無論在什麼題目上,是否有夠完整、豐富的面向;差不多從那時候起,在人生每一站的異國裡,我也用如此態度、方法(或說技巧)探索城市:比起踏遍風景名勝,能認識幾個當地人,聽他們說故事,我願意少看幾個景點交換多點時間與人說話;嚐當地最棒的餐廳與咖啡館是不可或缺,但若能被邀請到當地朋友家吃一頓飯,這回憶會留在心裡更久;和當地設計師、媒體工作者、與自己相似專業領域的人們對話,知道同一份工作,在不同國家與文化中的執行內容,每次都覺得這種比較有意思極了……還有,創意人推薦的人事物地點,是我最珍貴的內行人口袋名單。與人發生關係的旅行,之於我,是厚實的旅行滋味,更好玩,更立體;而知道自己有機會看得比別人更細節,這對把旅行放在夢想前三名的人來說,很暗暗過癮。

最近因為鋼琴家Keith Jarett 的演奏會去了布達佩斯,十年前的曾經一週不負記憶,這次的短短三天卻像是認識了大半輩子回味無窮;先是airbnb主人Santiago的雞婆,有著幾百個滿分的評價,35歲的他熱情好客,從居家布置與興趣看來,他的品味應該與我相近;一登門就先聒噪地聊了一小時,包括彼此的旅行和工作經驗,還有他各式各樣的在地最愛,若沒有他,我不會知道自己住的地方是布達佩斯Soho區(沒有旅遊資料上這樣寫),也不會光顧到幾間像是台北的窩著咖啡,貓下去餐廳,或是柏林Kreuzberg區這樣的好地方;接著是歷史老師Thomas與音樂家Norah的「國民外交」,我在Keith Jarett樂迷討論區認識他們,約好音樂會前一起喝杯飲料,沒想到,Thomas安排了一場一小時布達佩斯歷史散步,那是旅遊書不被介紹的場景,他談過去30年的歷史,加上身為市民的城市經驗,我聽得津津有味,自那時起,布達佩斯不再只是旅遊景點,更是朋友的家鄉;而在音樂會的中場與散場,Norah時不時對我說:妳看,這是誰誰誰,匈牙利最重要的鋼琴家,那個是誰誰誰,是昨天才在這裡表演的小提琴家……我才知自己身邊盡是城裡的音樂明星。布達佩斯三天,三個朋友,我經歷了自己用30天可能也看不到的風景與知識。

「好想知道內行人的城市」的念頭,讓我在出發前的功課,不只是收集資料,我還會請朋友將他們的當地朋友介紹給我,就像現在,無論是台北或柏林,朋友把我介紹給他們的朋友;我相信,透過分享與對話,第一手的推薦,熟門熟路的指點,更深的城市性格與靈魂自然就顯現了,再青澀的旅行者都能感覺到箇中差別。


(都市裡有太多精彩獨立咖啡館,只得透過當地人才會知道。)

當然,到全然陌生、沒有朋友的朋友的環境時,也是有不少方式認識人的;火車上、咖啡館的鄰座主動開口,繼而相談甚歡的美好經驗其實機率很低(在酒吧機會可能高些),我會建議參加當地的外國人聚會,例如在meetup.com上,有幾百種大小聚會,從一起騎腳踏車到一起做菜做瑜珈;我的朋友May,三年前到柏林自助旅行,隨性參加meetup上的活動,巧遇一位新創軟體公司老闆相談甚歡,當下她就得到工作邀約,幾個月後,從台北搬到柏林,搬家費用還是公司負擔的。又或者,歐洲發達的共乘網站如blablacar.com,你可以將火車或公車,換成一次與陌生人共同上路的交通方式,一如其名blabla,乘客們得說很多話才行;當然,最容易的就是airbnb了;願意打開家門歡迎陌生人的,多是好客友善之人,主動跟房東多聊些天,挖掘當地人觀點,讓停留不只是出租與租的關係,對兩者都是美好的互動。


(Meetup上有各種活動,最近參加了西洋棋聚會)


(我在布達佩斯歐遇的書店,讓我想起台北的「窩著」咖啡)

原文發表於2016年8月號《Shopping Design》許育華專欄專欄「我與我的創意人朋友們」

About author

轉載聲明:本網站內容及圖片版權(除了特別標註的品牌公關照片)為許育華與 www.yuhuahsu.com所有,未經正式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或使用。如需轉載,請聯繫[email protected]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