旅行

雲南.旅行的紀念品

前陣子出了遠門,在雲南。中國大陸的「大」,改變了小島出身的我的地理想像,掌握不住距離感,時不時迷失地圖上,若不是讀到德文版維基百科雲南介紹,我不會知道原來雲南是德國加荷蘭這麼大;在歐洲裡,柏林飛到雷克雅維克要3.5小時,飛馬德里要3小時,都算是「遠」, 然而,從上海飛到昆明也是3.5小時,再從昆明到普洱,還要再飛1小時,之後在普洱縣內的駕駛,經常都是3至6小時的風塵僕僕,千山萬水。

我們或許太習慣生活在都市裡,鋪天蓋地是店鋪、麵包店、餐廳中⋯⋯隨處皆是消費場所,我們從書店與咖啡館裡找尋浪漫,從散步巷弄間與公園的一方空白感受放鬆,文明摩登、設計與品味是許多人所嚮往(包括我自己),對於完全抽離都市,只有山路與樹木的那種自然原始,居然產生陌生而擔心。

雲南是中國最多少數民族的省份,但十多天穿越大城小鎮,少數民族的色彩並未如旅遊雜誌上那樣鮮豔斑斕,原本非常期待的普洱,幻想來到世界最出名的茶故鄉,應該像是到了波爾多酒鄉或納帕山谷那樣理直氣壯地隨處是茶,而事實上,普洱市並沒有茶鄉風情,嶄新的城市面貌,與我們熟悉的台中有點像,有幾條街上滿是茶舖,但無讓人大開眼界的熱情。

在傣族的餐桌上

我堅信「因為人讓旅行更深刻」,所有在路上難忘的故事,都是因為與人發生美好互動。雲南的大山大水沒有打動我,幸運的是,我們有當地的友人領著我們去少數民族村子裡作客,走進他們的院子一起家常飯,之於他們,我們不是陌生人,而是來自遠方的新朋友。

普洱市景谷縣,瀾滄江支流區域,連接緬甸泰國寮國,以傣族彝族為主,信奉佛教,傳說釋迦牟尼佛曾經來到這個,是小乘佛教信眾們的朝聖處。這一天,又是幾個小時山路顛簸車程,一個小寨子裡,我們被傣族太太們邀請午飯。她們仍過著上個世紀農村生活,身著傳統服飾,打著光腳,用炭火做菜,為了迎接客人慎重準備滿桌食物;當今在大陸,因為大力推動現代化與文明化,已經少見全然過著傳統生活的少數民族村落,若是有,也很可能是討好觀光客的樣版,能踩進這些原始、像是歷史劇的場景裡,不只是覺得自己何其有幸,更有些激動。

虔誠信仰佛教的傣族人,用親手製作的大白象當作禮物奉獻給神明,這是最大的心意,要花一年、甚至一生積蓄準備。

雖然有些語言隔閡,但傣族媽媽的真心溫暖笑容不需要翻譯,我環顧著她們的日常,樸素、用得發舊溫潤的木頭生活器具,用我習慣的設計眼光來看,這其實就是Found Muji裡的生活道具概念啊,真實的美麗。她們鮮豔色彩與花紋的搭配美感,是天生的才華,看見這些雲南照片的德國設計師們朋友不約而同說:「她們穿得要比時裝週上花枝招展的人們好看太多了!」

另一個小寨子,我們踩在灰僕僕的黃土地上,一旁陪著走的是小雞群,百年前農村生活,有雞有牛有豬,年輕女孩用腳在溪邊洗衣,老人背著竹簍子裡是剛採收的青菜。經過一處小院子,一位老奶奶正用著再簡單不過的木頭織布工作著,城市鄉巴佬如我們看得出神,在我眼裡,她不只是在織布,更像是藝術家般創作,她用自己手捻的棉線,反射動作般織出對襯花紋,親手織衣是她們如燒菜洗衣的基本功,在成衣發達的今天,90歲的老人仍自己織衣服、織布當作禮物貢給廟宇。

我太想收集一件這樣的手作品,深怕冒犯失禮,透過當地人再三確認後,才開口問奶奶可以把她正在織的那條長長的布賣給我嗎?奶奶說可以啊,我問,「那要多少錢呢?」奶奶想了想回答:「十元。」十元人民幣,在上海連半杯咖啡都買不到,我願意付出一百元啊!經驗、工藝、文化加上與時間和回憶,真是無價,但還是擔心冒犯或破壞當地風俗,跟友人一次次討論過後,跟奶奶說我要給她一百元,也當做過年紅包,奶奶不好意思極了,回家又拿了兩條腰帶,才肯害羞收下我的錢。

傣族奶奶的腰帶,是我的雲南紀念品,打算將它表框,用藝術品的心意對待。

通常旅途中,總會買些什麼當作紀念,雖然早已經過了旅行就是一種shopping的階段,但紀念品是reminder,好像見證著一個場景與行動,我的雲南紀念品,是這條緞帶般的長腰帶。

離開那幾個雲南少數民族村子後,我發現它們為我帶來的設計與生活美學的刺激,甚至比歐洲來得多,反覆思索,應該是我們早已習慣所謂的主流美學與制式的「找靈感」途徑,回歸到原始與基本,那純粹、不加工的生活,就像是一杯甜美的白開水,簡單、但真實且讓人回味。

撰文、攝影:許育華

原文發表於 《Shopping Design》

About author

轉載聲明:本網站內容及圖片版權(除了特別標註的品牌公關照片)為許育華與 www.yuhuahsu.com所有,未經正式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或使用。如需轉載,請聯繫[email protected]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