旅行

每個人眼裡不同的東京

兩週前,我帶著《Shopping Desgin》2月號「東京學」、《The Good Life 》3月號「東京專號」及《Monocle》3月號的日本特集拜訪東京;比起身邊熱愛且深度瞭解、對東京琅琅上口的朋友們,我的東京知識只有中學程度。而這些好看的雜誌們,輪廓了城市最新樣貌,還有它背後正在發生的生活、文化、經濟現象,就算是東京門外漢,也能快速上手那更深一層的都市風景。

東京一如往常迷人,我喜歡的銀座熙來攘往,遊客與當地人各有其調,無論是客人與店員都穿著極優雅的Barneys New York百貨,擠滿觀光客的名牌旗艦店,主人已經一百歲的Cafe de L’ambre,都進行著自己的節奏;東京車站總是車水馬龍,對面舊郵政總局改成的KITTE商場是近來的熱門地點,附近的Tokyo International Forum正舉辦著東京藝術博覽會,140多個藝廊參與,與世界其他都市藝博會比起來,這個藝博會東洋味十足而少了些期待中的國際規模,但熱鬧依舊。

東京是個面貌多元城市

與幾個東京人朋友見面,大家不約而同地說其實這個城市的經濟並不如外人眼中那樣好,表參道一帶好些剛開幕的店、但也好些關門大吉,經營小型唱片公司、小電影代理公司、一人出版社的他們都說,只要任何一點點的經濟危機,都可能讓他們的事業倒閉。遊客如我所看見的,真的只是美好的表象?

幾天後,我與雜誌《東京人》副總編輯田中小姐喝了咖啡,我問擔任編輯二十年的她會不會「有生不出題目來的時候?」她回答「從來沒有。」在她與整個編輯部的眼裡,東京的歷史生活、脈絡經緯豐富地挖掘不完,鐵道、落語、書店、建築、下水道⋯⋯都足夠厚實到能時時挖掘出新的報導。她說,「東京是一個新舊混雜的城市,雖然摩登,但人們其實比想像中懷舊。」她眼裡的東京魅力,與我在那些雜誌上讀到的並不相同。

接著,我參加了日本知名作家、《我愛過的那個時代》作者川本三郎的演講。七十歲的他一輩子居住東京,他解釋,東京是個明顯有著東邊、西邊截然不同風貌的城市,東邊廣稱為下町,是充滿懷舊與日常生活感的老社區,西邊則是統稱為山手,屬於高級區域。在他心裡,幸福感的理想一日是:早早起床,在家書寫工作一陣子後,或許到附近的咖啡館與出版社開會,或許就開始在下町散散步,到老書店逛逛⋯⋯在下町,是消費文化、大眾文化之外的東京,有著獨特的生活氣味,這裡有許多小型神社,街道上下起伏,路上看得見貓⋯⋯「最後,到居酒屋喝一杯才是算是完美的一日!最近日本的『和食』被選為世界文化遺產,但容我大膽說,居酒屋才是到東京必須體驗的經驗啊!」川本先生笑說。

東京永遠都不會讓人無聊

台灣人看東京,東京人看東京,每個人眼睛裡都有如此不同的東京。而這次,我的東京心頭好則是:銀座Cafe de L’ambre(一百歲的主人仍烘焙咖啡),帝國大飯店的Old Imperial Bar(裡頭的酒保已經在此工作超過40年),原宿Beams Records(日本至今仍是唱片零售量最大的國家,而東京可能是全世界唱片行最多的城市),青山Art & Science (生活雜貨簡約美學的極致),以及《Time Out》東京指南(在許多重要景點可拿到的免費東京各區指南,編輯得很棒,很值得參考)

本文出自《Shopping Design》77期「從設計旅店開始的旅行」

文:許育華

About author

轉載聲明:本網站內容及圖片版權(除了特別標註的品牌公關照片)為許育華與 www.yuhuahsu.com所有,未經正式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或使用。如需轉載,請聯繫[email protected]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