風格生活

許舜英:我去東京看人,逛Select Shop和Style Hunting……

寫在前面:

2011年一月的某一天,託當時《Shopping Design》總編輯黃威融的福,有幸採訪到我多年來的偶像許舜英小姐。
還記得我們先約在「四知堂」吃了午餐,然後再到「三葉蟲」喝咖啡(這家過去好喜歡的咖啡館已成絕響)。

許舜英是廣告界的傳奇,聽聞她嚴謹又龜毛,雖然採訪過許多大人物,但要採訪之前,是記者也是粉絲身份的我,還是微微緊張的。我帶著當時她剛出版的《古著文本》《購物日記》–兩本外型設計極簡優雅,內容經典許式風格文筆的書,準備一定得讓偶像在上頭簽名。

但,擔心是多餘的了,採訪過程好得不能再好,許小姐並沒有架子,親切地分享我們設定好的 「東京旅行」主題,我問購物、問設計師服裝、問她的上海生活…..她侃侃而談,不藏私給了我好些她的東京心頭好地址,她甚至好心地要我提醒她,記得跟她要她的秘密裁縫師的地址,因為–「那些過去的好衣服,只要再恰當地修改過後,又是絕佳的新衣….」

2017年12月的今天,我找到這篇採訪,整整七年了,讀起來還是趣味盎然,一點也沒有過時的氣味。

許舜英的廣告作品、許舜英的書本,甚至許舜英的採訪,都不褪流行,是經典啊!

以下原文刊登在《Shopping Design》2011年2月號

(人物介紹)

許舜英
80年代末期參與意識形態廣告的創立,以司迪麥口香糖和中興百貨的廣告成名,是台灣地區最知名的廣告創意總監之一,現任上海奧美時尚創意長(Chief Creative Officer, Ogilvy Fashion CHINA)。許舜英的廣告作品流露強烈風格與獨特創意,她也在文學與時尚雜誌專欄發表創作,其書寫混合了激進的消費生活觀察、魅力化的學術理論,曾出版 《大量流出》與《我不是一本型錄》,2011年2月推出最新作品《許舜英概念店:購物日記+古著文本》。

2010年10月我去了東京一趟,出發前我只有一個很簡單的念頭—-「我想要去看人」,旅行就為了這個單純的慾望。「看人」對我來說有不同的意義,有一部份是心靈上的需要;每個城市都有一種屬於人的風景,這幾年我住在上海,我認為上海並不是一個看人風景最好的spot,上海人都太時髦了,這個城市還沒有建立屬於自己生活美學的主體性,我覺得大家都在穿制服,特別是年輕的女孩,她們不一定穿戴名牌,但身上一定有很強烈的流行色彩。

這幾年,流行變得太容易access,現在是Fast Fashion的天下,H&M、Zara、Uniqlo就是現代人的制服;特別在上海這樣的城市,流行就像瘟疫,當地的人還沒有到達可以消化流行的境界;很早以前我就提過這樣的看法,如果一個城市只有流行,在視覺上就是災難,台灣以前也是如此,當人們還沒有具備對自我美學審視的眼睛,那就只是在穿戴流行。

「看人」的另一個理由則是實用的部份,我總覺得當你在一個城市待上一段時間之後,會產生所謂的惰性,在日常穿著上很難出現那種靈光一閃的創意;到了美學發達的地方,真的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收集靈感,不一定特意看櫥窗,隨處都能Style Hunting。去東京和歐洲旅行時,我會很注意看人,重點不是那些最時髦的,而是日常生活的人們,我以前可能會覺得南青山Comme des Garcons附近的店員最好看,但現在不會這樣想了。


與其去逛銀座和Midtown,我更愛中目黑和丸之內……

這次的東京之旅,我並沒有帶著要去名店朝聖、吃厲害美食的心情,就只是想隨性地拜訪一些較有社區色彩的區域,而不是銀座、Midtown這類有大型project的高檔地段。我去了中目黑,那是先前比較少去的地方,這邊很有意思,沿著小運河旁兩邊都是可愛小商店,春天時開滿櫻花,非常浪漫,在這兒悠閒散步就可以耗上一整天。

在中目黑出沒的人們就是住在附近的居民,那種類型比較像是自己開小咖啡店、小舖子的主人,他們很美,一派悠閒,人也很素雅,但不會覺得他們不講究;那些騎腳踏車的行過面前的女孩,我都會轉過頭去看她們,這不是因為她揹了一個Balenciaga的包包,女孩們就只是穿著簡單粗布衣服,素顏,戴著帽子,又或者穿著卡其色褲子與格子襯衫,很清爽,很舒服…..我真的很欣賞日本人的日常穿著,而東京到處都是這樣的人們,從日本人很講究穿衣服這部份,就可以反映很多他們的價值觀。

我在中目黑發現一家很小的書店,中間有張大桌子,文學類的作品多一點,老闆就坐在那兒閱讀,簡單卻充滿美好的氛圍;還有一家骨董家具店,賣水晶燈與歐洲老家具,更特別的是,它也是個café,咖啡與點心不是蓋的,關於這部份我覺得日本人真的好厲害,我隨便走進去一個餐廳,即便像這樣是家具店又是咖啡館的複合空間,他們的食物也從沒讓人失望過。

丸之內也是當今重新被開發計畫的區塊,有一棟老公共建築改造而成的「三菱一號美術館」,有許多規劃得完整的Shopping Mall,有兩三處步行區,我認為這一區非常能代表現在日本人的心情︰綠地面積很大,兩邊是林蔭街道,當然在街道兩邊就有很日本式、很精緻的小商店、cafe與餐廳,這整個區域都是無菸的;那已經不是我們之前覺得很glamour、都是大牌建築師、地標型建築、國際精品的東京了,反而就是聚集了小店鋪,氣氛很自在,態度很自然,這種悠閒氛圍跟現在台灣人的某種情緒還蠻能呼應的—有點疲倦,有點需要被療癒的心情。

日本人對於經典很有素養,他們有能力把這些風格融入日常穿著…….

日本有幾個我很appreciate的地方,其中一個是日常庶民的美感;年輕一代的日本人很會穿衣服,但他們不是花很多力氣把自己裝扮起來,很樸素但異常好看;日本人還有一點很特別的,就是他們對「經典」這件事非常有素養,至少我看到的是這樣。這幾年我愈來愈覺得,穿戴經典的物件對於人們在搭配、線條、與style上幫助很大。當你買了很多衣服,繳了很多學費,看了很多服裝雜誌,你不一定要研究服裝史,但會慢慢地摸索出心得,你會知道經典的東西,對於我們造型的敏感度是很大關鍵。

關於服裝風格,全世界大概可分作三、四個系統︰法國、義大利、英國、日本,或許還可以加入美式,你會知道,有經典薰陶的地方在風格與品味上真的不一樣。日本人很特別,他們對經典的著迷相當強烈,在這些經典風格中,又分作幾種族群,你會看到有的走60年代穿著,有的專攻80年代風味,日本人將這些風格融入日常穿著,再加上日本原有的國民服裝美學,這種功力真的只有東京才做得到。

日本人的穿著很含蓄,特別細膩,我在日本女性身上會看到她們用的配件,都是一些極度細緻的,像是小小的珍珠啦,很delicate的首飾,全世界沒有像日本那樣迷戀精工的,他們不會擔心人家辨認不出身上的logo,東京人已經不會焦慮這個了。

我很欣賞銀座的Barneys百貨,在那兒會看見那些最有購買力的、最時髦的女孩,她們身上總是有許多說不上來的經典;例如她會穿白襯衫,加一條絲巾,襯衫紮在高腰裙子裡,你會看到這樣的女孩正在買一雙靴子,那雙靴子可能就是她身上最突出的部份……這種不言而喻的美感、經典的look,絕對跟雜誌上的小model的穿著方式不一樣;在不少地方,你會覺得很多女孩都想要變成那樣的小model,充滿著wanna be的氣味,她們可能都以《vivi》雜誌為流行指標。當然,日本也有走vivi系、走甜美路線的一群,但整體而言,你會覺得他們是真的有鑑賞力,有自己的生活品味,這種鑑賞力不受到流行的汙染,這種鑑賞力一定是閱讀與經歷夠多,才有那樣的渾然天成。

在日本,不論大大小小的boutique,裡面一定會有經典款的accessory,例如一雙Repetto style的Ballerina黑色平底鞋,會有白襯衫,有經典的風衣,有珍珠項鍊,或者很經典的千鳥格西服毛料外套。這些單品剪裁俐落基本,沒有奇怪的線條,就是classic。

日本還有一個部份很強,就是他們注意生活美學多過於注意服裝,不是那樣obsessed with衣服了;日本有很多lifestyle的店,整個店概念很清楚,例如全部都跟香味有關的店,這類的商店不一定有很大的顧客基礎,但都能傳遞出很nice很well-being的氣質,無論在東京、在奈良、在京都……我真的覺得,只要去東京,我就可以重新與「經典」接軌,因為那邊的人是有鑑賞力的。我不知道別人怎麼想,但這就是我的看法。


日本的Select Shop會用自己的產品加上歐洲的東西,創造出不同的風格……

我要跟你們分享我現在最愛的日本品牌Art & Science,這牌子真的很酷,起初是因為很欣賞它的設計師Sonya Park,我曾在青山的10 Corso Como裡面發現她的衣服,後來知道她創立了這個品牌;Art & Science企劃的東西非常「感覺良好」,質感極佳,我其實不太能carry他們的服裝,但太欣賞她的美學概念,這種概念在某種部份也深深反映了日本人的生活品味;它在南青山還有一家販賣居家雜貨的生活店,有個老式櫃台,真是美極了,大家到東京應該都要去看看。

旅行在東京我已經不會焦慮地去購物、去逛名牌精品店,關於時尚的店鋪資訊只要看《Spur》與《Figaro》裡的Top 10 shops之類的專題介紹就很足夠。在東京我不逛百貨公司,去的最大型的店就是Barneys,我欣賞他們的採購品味;我喜歡Select Shop多一點,這些獨立Select Shop的編輯功力很好,會用自己的產品,加上歐洲的東西組合起來,創造出與眾不同的風格;日本人很喜歡用「editing」這個概念,我愛的「edit for lulu」就是名如其實的最好例子,這家店在銀座小巷子裡,一點也不起眼,我覺得那主人的品味就是我的品味,elegant,但不glamour,他會採買一些歐洲你不太認識的品牌,然後有一些Chole單品,有一些vintage衣服,還有一些自家生產的東西,我每次都很仔細看每個item,當然,那些東西也禁得起這樣被檢視。

真正的高品質是你完全看不出它glamour,但是你知道它就是非常glamour……

我最近注意到日本的雜誌出現許多報導,介紹那些幫人們修理東西的工坊,我稱之為「維修」的概念,這正好跟我對服裝的態度不謀而合;在台灣我就固定找一個裁縫師,「修改」在我的生活裡是一個Must,我喜歡買來的成衣在身上的
比例是正確的,需要新衣服合適身形,所以我改袖子長、肩線,到後來我還會拿舊衣服去改造,對我而言,這早已經是生活哲學。

例如一雙鞋,我們會想像它十年後一定會更有表情,你不會捨得丟掉它,但是它需要維修;其實我已經不用買新衣服了,回家把衣櫥抽屜翻一翻,又可以找到很多好東西,只要重新改造一下,就會是很棒的物件。我著迷這種透過maintainess與保養,將具有經典壽命與質感的東西一再使用的過程,它愈老,愈好看

這種手感的、aged、vintage的東西在日本生活中裡解得很高,日本人對古著、二手、復古的狂熱,就是最好的解釋;當今的日本人已不像80年代那樣地消費主義高漲,品味經過沉澱之後就會有這樣的意識出現;但是這種態度在中國就還沒辦法成立,中國還是一個青少年,充滿了甚麼東西都要最新的熱潮,怎麼會欣賞ㄧ個滄桑的、有表情的、有時間刻度的東西?

我拿一本我很推崇的日文雜誌《sumu》來進一步解釋,它們曾做過一個專題讓我印象好深刻,題目叫做「打掃清潔」 ——很簡單的主張,背後卻是極度的高品質生活,那種高品質已經不是表面上的高品質了,這也就是日本或歐洲讓人如此欣賞的理由,我認為,真正的高品質是一個,你完全看不出它glamour但是你知道它就是非常glamour,你知道它非常厲害,因為它有更深層的內容要去講究,這種東西不是眼睛看得到的。

《sumu》談打掃清潔,就是在談日本傳統的器具,從名稱、細節、製作、材質、如何使用…還有打掃的每個動作與步驟……我最appricate的是,他們信仰的還是那種最傳統的生活態度,這就是我現在對日本最深刻、最佩服的地方。

口述=許舜英 採訪、文字=許育華
照片提供=許舜英 攝影=Cliff Chen

About author

轉載聲明:本網站內容及圖片版權(除了特別標註的品牌公關照片)為許育華與 www.yuhuahsu.com所有,未經正式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或使用。如需轉載,請聯繫[email protected]

發佈留言